首页 >> 咖啡专栏 >>咖友生活八卦 >> 一杯咖啡里的世相
详细内容

一杯咖啡里的世相


  央视新闻频道曝光了星巴克在中国售价最高的问题,不过不少人指出咖啡非必需品,定价高不买就是了,并指责央视的成本算法不对。在沈阳,虽然一杯咖啡动辄二三十元钱,但人们对星巴克还是相当追捧,一些门店座无虚席。—《沈阳晚报》
  我们很多人上小学时就学过《蚕妇》这首诗,作者是北宋的张俞,作者以一位养蚕妇女的视角,感叹自己辛苦半生,却用不上自己的劳动成果。遣词凝练,寓意警策,符合宋诗的风貌。养蚕卖丝很辛苦,但绫罗绸缎却是十足的“高大上”;同理,种咖啡豆很辛苦,但坐在咖啡馆里品咖啡却异常的“小资”和惬意。时代不同,道理相同。不知看到拉美非洲咖啡豆农的艰辛生活后,再看看火得一塌糊涂的星巴克,欧美的作家诗人们有没有勇气和良心来挑战一下我们的《蚕妇》?
  下游农民处于“食物链”的最末端,没有议价能力,没有话语权,一杯咖啡的物料成本低得真是可怜,利润的大头儿当然归中间商和跨国连锁巨头们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否则也就不会有慈善组织发起“公平贸易咖啡”了。不仅如此,同一杯星巴克,在我们这儿的售价几乎全球最高。别拿什么财报什么算法来说事儿,即便不能只算物料成本,店面费用和人工成本是在哪儿开店都会发生的,价格摆在那儿,这是一把尺子。经济学上有个术语叫价格歧视,通俗地讲,就是没什么理由但就是在你这儿卖得贵。咖啡当然不是百姓必需品,米面粮油涨价了,当然应该关注,但一码说一码,任何领域的不公平现象,媒体都有职责予以揭露,这也是符合消费者的利益的。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

技术支持: 酷德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