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咖啡专栏 >>咖友生活八卦 >> 那些年,那些咖啡往事
详细内容

那些年,那些咖啡往事


          如今,这个城市里的咖啡店越开越多,想喝到一杯口味醇正的咖啡,想找到一间坐下来可以清心的咖啡馆,却越来越不易。是我们的心气太浮躁,还是我们对咖啡以及咖啡馆的要求太高?

    初识咖啡     生于上世纪70年代,所以有幸在90年代初期,各种舶来文化在祖国内地风起云涌时能怀着充满好奇的年轻心态去尝试、感悟。     咖啡文化,就在那个时候朝我扑面而来。     人生中的第一杯咖啡,来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香港姨妈寄来的包裹。除了内地少见的时髦衣物外,还有一个包装漂亮的雀巢礼盒,两盒太古方糖。礼盒里有一大瓶雀巢速溶咖啡、一大瓶咖啡伴侣。此前,全家人都只从小说中知晓咖啡这一事物,知道喝咖啡是一件挺有品位的事。第一次真正面对这一堆咖啡原料,大家都有点小激动,有点迫不及待。妈妈仔细地读了说明书,然后小心地在4个水杯里依次用小勺加入咖啡、伴侣,然后每个杯子里放上一块方糖,再渐次往4个杯子里倒入烧开后凉了5分钟的水。轻轻一搅拌,咖啡的香气迅即飘散开来,混合着淡淡的奶香……     一家人围坐着一张四方小饭桌,一边小口小口地啜饮着香浓的咖啡(因为实在太烫),一边闲散地聊着天,一边分享着咖啡从喉间滑过时的香滑感受,那种氤氲在咖啡香气里的其乐融融,至今记忆犹新。可惜,因为咖啡,那夜全家集体失眠。于是,妈妈不再让我们喝咖啡,只给我们吃方糖。对于年少的我而言,甜甜的方糖自然比略苦的咖啡更有吸引力。     被集体遗忘的咖啡和伴侣在一年后因为结块而被妈妈痛惜地倒掉,装咖啡和伴侣的瓶子被妈妈洗净后用来装白糖和红糖。     咖啡流年     此后几年,咖啡没有在我的生活中再出现。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和朋友一起慕名去北碚泉外楼大堂和重庆解放碑的旋转餐厅喝咖啡;90年代中期,慕名去过上海和杭州的一些品牌或个性咖啡馆。或许是因为同去的人多而心浮气躁,或许是因为初入咖啡厅的生涩与惶恐,除了知晓咖啡的各种产地、品种,知道高级的咖啡是要现磨现煮的,知道美式、意式、法式咖啡的器具、口感各有其妙之外,我并没真正喝出咖啡的滋味来。     那个年代,最in的文艺女青年都是一脚踏进咖啡馆,连餐牌都不看就直接吩咐服务生“给我一杯卡布基诺”,然后装出一副资深咖啡客的范儿翻读时尚杂志的,卡布基诺也成为之后10多年里文艺小说中女主角之必点单品。其实,卡布基诺中咖啡、奶和奶泡各占1/3,口感不及年少时与家人共饮的那杯雀巢速溶咖啡。     “滴滴香浓意犹未尽”,很多年里,一直是最初的那杯雀巢咖啡留给我的深刻印象。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次偶然看到电视广告,才知那是麦氏咖啡的广告语,而“味道好极了”、“香醇体验,随时拥有”、“再忙,也要和你喝杯咖啡”、“取意无悔,尽爱相随”、“每个时刻,都有雀巢与你为伴”等,才是雀巢的广告语。     可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这近20年来,喝速溶咖啡已经成为朋友圈里被鄙薄的品位。身在一群小资和伪小资中间,没人敢承认自己更爱速溶咖啡。自以为有品的我爱上了泡咖啡馆,从“甜蜜蜜”到“枫丹白露”,从在金华宾馆大堂咖啡吧喝雀巢速溶咖啡,到去上岛、名典、两岸、迪欧、雨林、梧桐树等商务咖啡馆和越来越多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个性咖啡馆喝现磨咖啡,我和我的朋友们在各色各样的咖啡馆里聚会,品咖啡尝甜品,怡然自得地过着自以为有品位、别人以为很有格调的“小资”生活。     咖啡文化     “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这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文学和文艺青年中最流行的句子。如果一个月里没有半个月在咖啡馆里泡着,如果小城里新开了一家咖啡馆你却从未去过,试问,你怎么能和“小资”扯上半点关联?到本世纪初期,最震撼咖啡爱好者们的一句话却是那句满含心酸的“我等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那种沧桑意境,可意会,不可言传。     尽管咖啡这种舶来品不是人人都真爱,可泡咖啡馆却越来越成为一种时髦、一种格调,甚至,一种生活态度。随着上岛、两岸、迪欧、星巴克等品牌连锁咖啡店在金华的出现,我不知不觉地对这些品牌因为认知感而有了认同感。虽然,他们的咖啡其实乏善可陈,牵强附会的咖啡文化也不过尔尔。然而,走进一座陌生的城市,眼前突然出现熟悉的品牌咖啡店,那熟悉的装修风格、熟悉的餐牌、熟悉的口感,甚至服务员熟悉的问话,都能让我立刻感到莫名的心安与亲近。或许,那些一直不被看好的所谓咖啡文化,早已不知不觉地让我浸淫其间了。     咖啡文化的魅力远大于此。开一间属于自己的咖啡馆,有书、有音乐、有咖啡,不但能拥有一个知己好友时常相聚的地方,还能挣到不多不少的钱,这是很多人开咖啡馆的初衷,也是很多人的咖啡馆梦的底色。所以,冒着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的风险,很多咖啡爱好者也要倾尽全力,圆一次这样的梦, 哪怕最后以惨败收梢。     怕麻烦的我从没梦想过开咖啡馆,却梦想着一天里可以有大把时间泡在咖啡馆里,不用想工作,不用想赚钱,只是闲闲地看一本书,缓缓地织一件毛衣,跟知己好友闲聊漫谈。     只爱咖啡     咖啡和咖啡馆的闲暇时光在我生命中交错出现,渐渐地变得不可或缺。我家先后有过两台咖啡机,还有不少自购或朋友赠送的各咖啡产地咖啡豆、品牌速溶咖啡。有时,我会费心费力地为自己煮一壶咖啡,却发现煮咖啡前的准备工作和事后繁琐的清洗工作让喝咖啡的乐趣大打折扣。于是我会问自己,我爱的到底是咖啡,还是咖啡馆的氛围,抑或有点牵强附会的咖啡文化?     回想起那些年曾经泡过的那些咖啡馆,居然不记得那些真假莫辨的蓝山,号称甘醇的半水洗黄金曼特宁,还有奶香或浓或淡的拿铁,到底有哪一杯真正让自己觉得“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直到2005年,爹妈去游新马泰,带回马来西亚的旧街场无糖白咖啡,一袋速溶咖啡刚泡好便浓香四溢,入口更是香滑醇厚。从此,所有咖啡馆里的那些名称曼妙的花式咖啡和家里的各色咖啡豆都成了浮云,旧街场的无糖白咖啡却常年必备。     朋友笑我“山猪吃不了细糠”,喝了这么多年咖啡,最后居然没品位到爱喝速溶咖啡超过现磨。做了20多年“伪小资”的我总是一脸诚实地慨然驳斥:我爱的是咖啡本身。试问,哪个咖啡馆能调制出比旧街场白咖啡口感更好的咖啡来?     这两年,对咖啡的依赖越来越大,去咖啡馆的时候却越来越少了。坐在家里、办公室里,对着一堆工作,对着一本闲书,对着一部心仪已久的好片,相伴的总是那杯香浓适宜的旧街场无糖白咖啡。     原来,爱一种咖啡就如同爱一个人,所有的光环所有的姿态最后都可以全然摈弃,只留香醇体验随时拥有,只需每个时刻伴随左右。     无论是爱咖啡,还是爱咖啡馆里的旧日时光,我们都会记得爱,记得时光。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

技术支持: 酷德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