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成烘焙原料省外“打货”
虽然如此,我国烘焙行业食品的消耗量还是大大低于国外。 据相关统计数据,目前我国焙烤食品年人均消费量约4.6公斤,而意大利达到了94公斤,日、韩等国也在20公斤左右。这充分表明国内烘焙食品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项权威调查则显示,近几年我国烘焙产业规模一直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速度,预计2013年将达到1300亿元。 据了解,近几年武汉西饼烘焙市场发展迅猛,全市西饼烘焙店数量大几百家。但是,作为中部最大的城市,几百家的店面数和上千万的人口极不相称,即使在福建省厦门市这座只有400万人口的城市里,西饼烘焙店数量也已经超过1000家。 不过,近两年武汉的烘焙市场好像并不是那么回事,皇冠易主,安德鲁森、面包新语撤离武汉,喜来公社关了又开,不少外来大品牌在汉折戟沉沙,显现出严重的水土不服。 业内人士统计,仅去年一年,武汉关门的饼屋就不下50家,行业洗牌正在加速。 同质化和价格竞争是影响烘焙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业内人士表示,武汉烘焙行业普遍存在产品之间的相互抄袭,一些新研发的产品上架没有多长时间,立马就被同行复制,既损害了研发者的利益,又丧失了对消费潜力的深度挖掘,最后演变成为同类产品的价格竞争。在竞争激烈的武汉市场,外来烘焙品牌能否站稳脚跟,有待市场考验。 早在2006年,国内烘焙巨头就相中武汉市场的潜力,北京好利来砸上千万在汉布局6家直营连锁店。一年半后,由于投资回报率一般,好利来选择了撤离江城。几年后,同样是抱着雄心壮志,台湾安德鲁森也将扩张脚步跨到武汉,当看到武汉市场苗头不对后,安德鲁森立即将 枪头 调转成都,如今,该品牌已经在蓉拥有一百多家直营店。 2010年下半年,在台湾喜来公社汉西店倒闭不过两个月后,杀了回马枪,接连在武大、石乔口、民生路三个人气地段布下门店。然而,这股扩张潮没能一鼓作气,席卷江城。相反,今年2月,喜来公社关闭在汉的3家门店,再次败走江城。 陆伟是武汉一家大型西饼店的老板,目前这家西饼店在湖北、湖南以及邻近的安徽等省共开有分店70多家,年销售额数以亿计,是湖北烘焙业中的领军企业之一。 然而,店内高达90%以上的原材料都来自于东部沿海城市或直接进口,湖北本地产的原材料10%都不到,食品资源长期在外,不管是安全管控还是成本控制,都有一定压力。 陆经理说。 据介绍,对于烘焙业而言,面粉、油脂、奶油、乳化剂、鸡蛋、糖是主要的原材料。然而,陆经理开的西饼店所采用的原材料中,面粉是新西兰和美国厂商在中国加工生产的,油脂、奶油、乳化剂使用的都是广东或上海工厂的产品,糖用的是制作蛋糕的专用进口精糖。 为何不用湖北本地的原材料?陆经理介绍,很多原材料湖北没有,也缺少相应的加工能力。比如面粉,省内的一些面粉加工厂加工出的面粉,适用于制作面条,却不适合做蛋糕。如乳化剂等,湖北添加剂制造业并不发达,主要厂家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 据了解,本土好几家大型西饼企业,近九成原料都从外省采购。有的以高端客户为目标,用的是进口产品,有的走平价路线,用的则是价格较为低廉的国产产品。 孙德运是武汉一家大型烘焙业原料公司的总经理,据介绍,公司仓库里堆放的用于制作蛋糕的原材料有300多种,占据武汉烘焙业原料市场半壁江山。其中,近九成从上海或广东购进。 孙德运表示,位于生产终端的烘焙企业大多扮演着 来料加工 的角色,较难对原材料进行安全掌控。而长距离运输及经销商渠道成本,也增加了烘焙企业的负担。所以说,食品安全和物流成本,再加上不断增长的人力成本,令烘焙企业备感压力。 武汉需要一个烘焙产业园 据了解,目前,本土几家烘焙龙头企业拟抱团,在武汉周边兴建一个烘焙产业园,将原辅料、包装、食品机械等以大市场或生产基地的形式聚集起来,以减少资源配置成本,控制风险。 另外,一些大中型烘焙企业还在筹划通过入股或合资方式,在湖北本地寻找好的原辅料开发机会,比如,利用湖北的莲产业优势开发莲蓉产品等。而借着近年产业转移的东风,不少食品原材料企业已加快向湖北转移的步伐,湖北烘焙产业链正在逐步完善之中。 责任编辑:周惠军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 |